进士趣事(五)
来源:国子监网站 发布时间:2013-07-24 作者:魏黎瑾 郭小铨 打印 点击:105

一.痛击佛朗机


  佛郎机,原指十六世纪欧洲人发明的一种火炮“铳”,明嘉靖初由葡萄牙人传人中国,所以当时称葡萄牙为“佛郎机”。十六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对外扩张,特别是葡萄牙海军力量已相当强大,其作战舰船以船身大、防护好、火力强、速度快一度称霸海上。明正德六年(1511)葡萄牙攻占马来西亚,正德九年(1514)强占中国广东沿海的屯门(今属香港特别行政区),大肆烧杀抢掠,并袭扰周边。面对殖民者的暴行,御史丘道隆、何鳌奏请正德皇帝,要求武力驱敌。正德帝下旨令广东提刑按察副史汪鋐指挥驱逐入侵者。汪鋐,字宣之,号诚斋,江西婺源人。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2甲58名进士。汪鋐率军首战屯门,由于葡萄牙船坚炮利,加之葡萄牙人在屯门岛筑有坚固工事,结果首战失利。汪鋐经过此次交手看到葡萄牙的武器厉害,派人暗中刺探弄清了葡萄牙人的武器装备情况,然后仿制了他们的火炮也就是“佛郎机”,并很快装备到明军。正德十六年(1521)8月(此时正德帝已死,嘉靖帝即位)汪鋐再攻屯门,用“佛郎机”猛烈轰击敌船,并以小船载引火之物火攻,派“水鬼”潜入水下凿船。经过激战葡萄牙人大败,最后全部驱逐了进犯之敌。“屯门海战”是中国与欧洲列强首次直接的武装冲突,中国取得了全胜。汪鋐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师夷制夷”,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


  二.解梦


  方献夫,字叔贤,南海(今广州南海市)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3甲156名进士。他的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是三朝重臣。初方献夫在广西作知县。其时,后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还是镇守广西的王爷,作为地方官的方献夫不时要去支应。一日朱厚照忽然召集各级官员,众人见这位15岁的王爷一改平日放荡不羁之态,有些闷闷不乐。但都知道这位小王爷喜怒无常,所以没人敢问。只听朱厚照开口说道: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头戴白巾。不知是吉是凶,你们谁能给我解解此梦!众人面面相觑,皆不解其意。突然方献夫上前下跪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场之人皆大惊失色,要知道此时可是弘治朝呀!方献夫说道:这是您就要登基之兆,您现在是王爷,王字头上加个白字是皇字,所以我是给皇上扣头那。朱厚照听后大喜。果然没隔多久弘治皇帝驾崩,朱厚照即位。方献夫因解梦之事,受到正德皇帝重用,调他进京后来成了首辅之臣。


  三.“四铁”御史


  冯恩,字子仁,号南江,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3甲14名进士。官南京御史。嘉靖十一年(1532)冬,天现彗星,皇帝下诏求解吉凶。冯恩以为:彗星在于天上,远不能祸,而朝廷内的彗星(奸佞之臣)则可误国。他上疏弹劾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张孚敬,嘉靖初“大礼之争”迎合帝意而得宠,官华盖殿大学士。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以诡计挤走首辅杨一清,独揽朝政,冯恩谓其是“根本之彗”。方献夫,因曾为登基前的朱厚照解梦,得到正德皇帝重用,官武英殿大学士,持宠骄纵,常以巧言哄骗皇上,冯恩谓之“门庭之彗”。汪鋐,正德十年(1515)以广东提刑按察司副史巡视广东,嘉靖初率明军驱逐强占我沿海屯门岛并袭扰沿海的葡萄牙殖民者,捍卫了国家主权。授太子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居功自傲,嫉贤妒能,凡与其不和者,假皇帝之手除之。谓之“腹心之彗”。不料嘉靖皇帝竟说他借弹劾首辅攻击君主,把他下了锦衣卫监狱。在狱中屡遭酷刑几乎丧命,但拒不开口认罪。第二年春,冯恩被移到刑部关押,汪鋐奉旨审问,冯恩见汪鋐不跪,令人强按,立而不屈。时有见者叹曰:公是口紧如铁、骨硬如铁、膝坚如铁、胆壮如铁呀!后嘉靖下旨判死,其子刺臂以血书求免,并自缚请代父死,他总算保住了性命。从此冯恩就有了“四铁御史”之称。


  四.羊皮袄与“古君子”


  明万历初,安徽桐城县城冬天的街上,总能看见一位身披旧羊皮袄的老人,冒风踏雪蹒跚行走,路人见之都会恭敬施礼。这位老者就是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3甲171名进士盛汝谦。盛汝谦,字亨甫,号古泉。说起他那件羊皮袄,还是他做御史巡视陕西少数民族茶马贸易时置备的,一穿就是30年。他出巡陕西时,正逢关中大旱。灾民遍野,竟然出现了相互掠杀的情况。面对触目惊心的状况,救灾成了当务之急,谁还顾得上茶马贸易。盛汝谦立即着手赈济灾民,并上奏请求朝廷拨银以解燃眉。后盛汝谦官光禄寺卿,其时严嵩专权,曾拉拢于他,他不为所动,告假回家了。嵩倒方复官。盛汝谦生活清贫,却时时关心百姓疾苦,热心公益事业。晚年移居桐城,见城墙倒塌,他不顾年迈募银两万两,将原来的土墙改建为砖墙。更让当地百姓感动的是,经他反复奏请,免去了桐城百姓每年承担的驻防其附近无为土桥河,兵卒的奉银,减轻了百姓负担。时人赞他有“上古君子风范”,都称他“古君子”。他去世后桐城百姓为感其德,特在城外刻“万姓碑”,以纪念他。


  五.吹鬼


  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2甲13名进士陈鹏年,字北溟,号沧州,胡广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历任江宁知府、苏州知府,康熙六十年(1721)迁河道总督。其为官清廉公正,办事认真,在苏州知府任上“值岁饥”,他开仓赈济,捐资施医,救活了很多人。


  据说陈鹏年胆子非常大,当年赴京赶考,一日夜宿客店,正要入睡,忽听有人叩门,他以为是店家夜查,开门一看见是一位老妇人,刚要发问,老妇先开口道:我看你定是上京赶考,我有一宝物可知你的前途,你想不想看一看?陈虽觉有异,但还是点头允喏。只见老妇从所带布袋中掏出一条绳索,挽了个套说:只要将头伸入环中便可知你是否能高中。陈鹏年曾闻,有“吊死鬼”者,系上吊而死之人所变,常游于人间,遇人便引其上吊。陈大悟,原来这是碰上“吊死鬼”了。于是他用手在圈中晃了晃说:我已知道了,我准能高中。老妇见他不上当,便向他吹了一口气,陈顿觉一股腥臭气扑面。陈大怒,冲老妇猛吹一口气,但见老妇胸口顿穿成洞,再吹老妇随气越窗遁去。陈鹏年关窗闭门而眠,一夜无异。


  六.参与《康熙字典》编纂的进士们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皇帝下旨编纂的一部汉字辞书,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以他的文治武功开创了“康乾盛世”。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的汉文水平很高,他感到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全面的字典。康熙四十九年(1710),他召集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开始编纂字典,一共用了六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书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以地支标识分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到韵母表及对应汉字。字典共收汉字47035个,是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辞书,至今仍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有了书得起个书名,参与编纂的学者一致认为书是康熙皇帝下旨编纂的,干脆就叫《康熙字典》吧!


  参与《康熙字典》编纂的学者有:总纂官(主编)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2甲12名进士,官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3甲195名进士,官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修纂官:凌绍霄,字子文,号北堂,浙江仁和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2甲40名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史蘷,字胄司,号耕岩,江苏溧阳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科2甲1名进士。官詹事府少詹事充经筳讲官;周起渭,字渔璜,号桐野。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3甲28名进士,官詹事府詹事;贾国维,字奠坤,号毅安。江苏高邮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丙戌科探花,官内廷供奉上书房行走。……。


  七.倡导养蚕的进士


  蒋溥,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清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2甲1名进士。乾隆七年(1742)任湖南巡抚,他发现长沙荒野的树上野蚕很多,结茧时挂满枝头,但不见当地人采收。任凭蚕蛾破茧而出,白白浪费了资源。于是蒋溥劝导乡民采集野蚕茧,并让乡民明白蚕茧是丝绸生产的主要原料,对于他们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他的倡导下当地没过几年桑蚕业就有了很大发展。乡民不但年年采收野茧,还开始养蚕。百姓们说:蒋溥这位巡抚,为他们“寻”到了财富。


  蒋溥还是位画家,他的父亲蒋廷锡是康熙四十二年进士,花鸟画在当时独树一帜,是清中期著名的宫廷画家。蒋溥的画,不但继承其父,而且重视师法自然,经常到野外写生,野蚕可能就是他写生时发现的。


  八.卖妻养母


  蔡以台,字季实,号兰圃,浙江嘉善枫泾(今上海金山)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


  蔡以台幼年家贫,其父体弱多病,很小就帮家里干活。他很想读书,常在学堂外听课。后被老师发现,问及所讲内容,皆能记住。老师很是感动,当了解到他因家贫上不起学时,老师多次亲访其家,并承诺一切费用全免,其父才答应让他上学。15岁他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到府学深造,18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归家守丧。他的母亲年事以高,为照顾老母他放弃了参加科考。几年后他娶了一位老秀才的侄女为妻,夫妻二人共同侍奉老母。其时,他的母亲已过七旬,身染重病,为给老母治病家中已一贫如洗。一日,蔡以台听说邻县有位周员外,是当地首富,想找一位有才有貌的女子做小老婆。为给母亲治病,他想卖妻筹钱,与妻商量时其妻大怒坚决不从。但看着老母病重,家中一贫如洗,并感蔡以台的孝心,其妻考虑再三终于答应了。通过中人牵线其妻到了周家,蔡以台得银500两。当周员外知道蔡以台买妻是为母治病的情况后,被他们的孝心感动,并没圆房,只让其妻做了仆人。其实蔡以台与妻十分恩爱,妻子走后一直很想念。一日路过周家正遇其妻,二人抱头痛哭,周员外得知他二人是患难夫妻,不但将其妻送归,还赠银千两。不过员外提了个要求,就是蔡以台得继续读书参加科考,夫妻二人千恩万谢一起回家了。经过努力蔡以台,终于参加了科考,并连中两元。


  九.窝窝赋


  窝窝就是窝头,也称“窝窝头”,一般是用棒子面(玉米面)作的,是过去穷苦之家主要的食物。这一过去富人不屑一顾的东西,竟然有人为其作赋?《窝窝赋》的作者是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2甲1名进士魏希徵。魏希徵家境贫困,全家几乎终年以窝窝果腹。虽然日子难熬,但他读书非常努力,立志要参加科考。据说他进京赴考的盘缠,还是邻村一位农民卖了耕牛凑的。考试时要自备干粮,魏希徵带的自然是窝窝了。进场时把门的士兵打开他的食盒,一看是窝头,不禁笑道:呵!全是金子呀!时北京人戏称窝头是“黄金塔”。后魏希徵以翰林任东宫侍讲,后来的雍正皇帝曾是他的学生。他做过两任顺天府主考,有人为能晋级送他十万白银,他拒不收受。康熙皇帝知道此事后问他:十万银子,你为何不动心?他答道:我只知为国选才,怎能为己谋利。天天吃窝窝我心里踏实。康熙皇帝听后很是感动。


  附:魏希徵《窝窝赋》


  美哉窝窝兮,本天地之所产,由人力之所造,列五谷之班次,毓二气之精奥。


  田舍翁之常食,穷秀才之佳肴,与豆腐为同侣,共蒜酱而逍遥。米粥不如其实际,


  糊涂更让其坚牢,嗤包皮为假饰,与锅饼为同胞。类馍馍而无底,比烧饼而差高。


  相其形似将军之帽,观其色赛状元之袍。里二而外八兮,纤手成就,表实而中空兮,


  柔指均调。味当耐久,有终日之饱;每饭不离,无须臾之抛。富豪视尔为粗糟,


  吾辈看尔为旧交。孔子有之,不必束脩,颜回逢之何用箪瓢,於陵无尔三日不食,


  首阳无尔饿食菜苗。寒冬雪夜胜似羊羔美酒,价廉工省不用椒姜作料。但得与尔同味,


  愿与终身偕老。


  十.支持女子教育的老进士


  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2甲25名进士。其父陈承袭是咸丰二年(1852)进士,他兄弟六人,其中三人是进士,三人中举,陈家以“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而名扬八闽。陈宝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后因统办军务失当,连降九级。归家闲居达25年。闲居时他深感要强国,必须发展实业、教育。他到南洋募股,修建漳厦铁路,光绪二十五年(1899)出任鳌峰书院山长,书院下辖东文(日文)、师范、政法、商业学堂。后东文学堂扩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陈宝琛出任校长。


  陈宝琛重视教育,而且大力推动女子新式教育。在他的支持下他的夫人王眉寿1906年创办了“女子师范传习所”。王眉寿出自福建闽侯一个书香之家,其弟王仁堪是光绪三年(1877)状元。受其夫影响她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了许多贡献。“女子师范传习所”开设保姆、小学教员两班,收女学生60余人,王眉寿出任监督。1909年传习所与全闽学会会员林伯棠倡办的“女子职业学堂”合并为“女子师范学堂”,王眉寿仍为监督,著名作家谢冰心,就曾在那里就读。陈宝琛以一个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走过来的老进士,而倡导女子教育,实属难得!

 

 

                                                                                                                                                       责任编辑:高原

相关文章
首页数字展览学术研究预约购票教育学习藏品展示参观指南国学文化节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京ICP备09003230号

设计制作:孔子文化传播中心